金融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就业前景无比宽广光明 国际金融学院努力追求教学紧跟金融全球化发展进程,以积极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广泛需要的国际型金融管理人才为目标。在选择国外合作大学时,始终将该大学的学生就业率排名作为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目前合作的国外大学,在学生毕业后就业率方面都是名列前茅,从而确保学生家庭教育投资物超所值。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广阔,选择机遇繁多。既可以继续深造,在国际知名大学的商学院中完成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学业,也可以到海外金融机构或外国在华独资、合资金融企业,以及国内的银行、保险、证券和财会公司或机构从业。一般而言,中国的金融学本科教学是偏向宏观金融的。诸如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这样的学科在西方是属于货币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这样的学科设置适合那些打算从政 和做学问的学生,但对有意进入商场的同学似乎显得大而无用 而西方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学是微观金融学。主要分为资产定价(投资学)和公司金融(类似于财务管理)两块。 根据你的说法,你是打算在毕业后从事相对微观的工作,那么你就需要在学习好本科主干课程的同时有一些更多的涉猎。 想要进投资银行类的公司就要学好投资学,另外财务知识对你来说必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证书,国内有证券从业和期货从业资格,国外有CFA等一系列的金融类认证,不过门槛很高。 具体你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查一些资料,有需要在这里继续留言,我尽量帮你解决。 学金融的可以考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理财规划师, 如果你想做会计,可以先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然后再考中级会计职称.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经济全球化走在了前面,而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全球化就走在最前面。金融业的发展,必将带来金融人才的需求扩大。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中,10%以上的人口从事金融业,而我 、国目前最大的金融城市上海却只有1%的比率。国际金融中心的纽约拥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的数字是33万人,而上海只有10余万人。按照目前上海1700万的人口规模计算,未来15年内,金融人才的增加量每年应该在10万人左右。中国加入WTO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00多家金融机构。随着中国银行业在2006年底全面开放的时日迫近,外资银行在逐步解除束缚、延伸产品线、深入扩张的同时,招纳我国高级金融人才已经成为其进行人才储备的一项重要战略。有关专家指出,国际金融企业中高端人才缺口有近万人,且将目标瞄准了国内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的业务骨干。外国金融机构的大量涌进,必然会促进我国金融人才的市场化、职业化、产业化和全球化,出现“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现象。岌岌可危的金融人才争夺,已经开始推动国内众多金融机构酝酿人才洗牌。如此大规模的金融人才需求,如此高端的素质要求,这样的人才究竟从何处来?在国际上早在1963年就开始实行CFA(注册金融分析师)制度,4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能够在金融领域“游刃有余”且兼顾行业自律的从业高管。而我国内地,目前只有317人获得了注册金融分析师称号,大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土金融人才因语言、时间等原因被挡在了门外。另外,单纯掌握国际管理和理论的人才,在一段时间内也很难走上具有国内本土特色的金融发展的“快车道”。由此可见,运用全球的视野和思维并兼顾本土特色,创建中国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中国企业联合会与CFA著名培训机构STALLAREVIEW联手共同打造的“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为我国真正培养一批有理论、有实践、懂国际、明国内,可以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大型企业等各类机构发挥才智的跨领域高端金融人才,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发展。金融人才将会吃香。因为现在整个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金融专业学生的出口除了个别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办事处或者有限的几个分行以外,主要的出口渠道还是集中在几大商业银行,而目前的国有银行已经是机构臃肿,所以在短期内市场需求不会大旺盛。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会在增加,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香港贸发局一项研究报告认为,现时在内地营业的142家外资银行,大部分在两年内获利或达到收支平衡。报告认为,内地未来经济发展带动的资金需求,将为外资银行带来庞大的业务机会。相应地,金融专业的人才将会得到重视,其市场价值将重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