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原型是贝尔福特
1962年,贝尔福特出生于美国纽约布朗克斯的一个犹太会计师家庭。在年幼的贝尔福特眼中,父亲马克思酗酒吸烟,专横独断,而母亲玛丽则野心勃勃,从小就为儿子决定了将来学医的方向。
青年时期的他个子矮小,样貌平平,并不招人喜欢,有时候甚至会受人嘲笑。
渐渐地,自卑的贝尔福特认为,被拒绝和嘲笑的原因正是自己没有钱,于是下定决心要成为有钱人。
毋庸置疑的是,贝尔福特拥有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
“我是个天生的商人,赚钱对我来说易如反掌,只要有心,遍地都是商机。”
小的时候,贝尔福特经常主动在暴风雪后拿着铲子,敲开一扇扇大门,询问对方是否需要提供铲雪服务,并收取20元美金的酬劳;
16岁的夏天,由于海滩附近没有冷饮店,发现商机的贝尔福特通过租下冷柜装满冰激凌沿着沙滩叫卖,赚取了一笔钱。
就这样,凭着细致入微的洞察力,他总是能抓住一些小商机,利用几个暑假的时间赚够了上大学的全部费用。
高中毕业后,带着母亲的期盼,贝尔福特前往巴尔的牙科学院上大学。
但开学典礼上院长的演讲,如一盆冷水朝他兜头淋下:
“牙科的全盛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如果你想要挣大钱,趁早打消这念头,因为你来错地方了。”
于是,放弃学医的念头出现在了贝尔福特的心中。因为贝尔福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赚钱。所以他当即作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开学第一天,他就办理了退学。
退学后的他开始在纽约长岛挨家挨户兜售海鲜和肉类食品。“我有着过人的推销天赋,”贝尔福特说,“我知道怎么把东西卖给客户,怎么取得他们的信任。我很快就打破了公司的销售纪录,在别人看起来非常难的事情对我而言却轻而易举。”
但这种稳定的生活显然不能满足他的野心。他辞去工作,自己推着车贩卖肉类,凭着超凡的销售本领赚到了不少钱,然后在24岁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当上了老板。
好景不长,由于经验不足,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公司倒闭了,他还背上2.4万美元的债务。
同当时许多发财心切的年轻人一样,幻想成功的贝尔福特决定来华尔街寻找商机。
在那里,他找到了一种比牛肉鲜肥得多的产品,那就是股票,而牛肉和股票,对于一个推销员来说没有任何区别。贝尔福特深深地被华尔街吸引。
由于没有金融背景,他被分配到最底层的职务,也就是联系员,整天跑腿打电话。经过半年努力,他考取了股票经纪人执照,准备干一番大事业。
工作仅仅几个月之后,股票泡沫破灭,整个欧洲国家股市崩盘,跌到了508点。而贝尔福特所在的老牌股票公司,一个月后竟然宣告倒闭。
就这样,贝尔福特成为富人的美梦再次破灭。
为赚钱蔑视道德底线
3分钟内入账1250万美元
之后,贝尔福特来到长岛一家仙股交易公司。这家公司连报价机都没有,但贝尔福特发现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他之前做的蓝筹股交易只支付1%的佣金,而仙股(仙股特指低于一美元股票,投下去的钱通常泥牛入海,所以它也被称为“垃圾股”。)交易的佣金高达50%。贝尔福特再一次充满了斗志。
懂行的有钱人不会购买垃圾股,贝尔福特就致力于攻下那些底层人群。
但是在美国法律里,向弱势群体售卖仙股是违法的,属于典型的金融诈骗。被欲望冲昏了头脑的贝尔福特以身试法,拨打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诈骗电话。
2分钟后,他得手了,并获取高达2000美元的佣金。
之后,他用出众的推销能力将频临破产的小微公司吹得天花乱坠,让邮递员、水管工等小股民心甘情愿地为他掏口袋。
不久,他不仅还清所有债务,还拥有了7万美元的资本。
1989年,贝尔福特租了一家汽车经销商的车库,在那里创立了斯特拉顿·奥克蒙特公司(Stratton Oakmont),专门买卖仙股。
此后,斯特拉顿在疯狂作业下迅速扩张,经纪人的平均年薪高达8.5万美元。
渐渐地,他的团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然而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向弱势群体推销垃圾股违法,而富人又不会购买垃圾股,如何权衡两者呢?
只赚穷人的钱,公司显然无法做大,而且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聪明绝顶的贝尔福特决定对公司进行彻底改造,这一次,他瞄准了美国1%的有钱人。
他的目标,从小鱼小虾变成了食物链最顶端的富豪。
向员工传授柯达推销术,首先推荐让富人获得利润的蓝筹股,以此为诱饵,抛出垃圾股。
这个方法成功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不少人上当受骗,金钱源源不断地涌入他的口袋。
“我们只要敢想,就可以把整个公司捧入云端!”
这种肆无忌惮的敛财引起了相关部门的警惕,美国证券委员会派出专家调查,但当客户名单摆上来时,调查人员也无能为力,因为名单上全是身家数百万的富豪,而美国法律只规定了不许向弱势群体出售垃圾股。
因此首次调查草草收场。最后,委员会只得找了几个鸡毛蒜皮的理由,向贝尔福特公司开出10万美元的罚金。
但这次警告贝尔福特全然没放在心里,他继续扩张自己的商业帝国,用尽一切手段敛财。
有一次,证券委员会的调查人员正在公司进行查账,贝尔福特却面不改色的坐镇办公室,指挥经纪人哄抬股价,创造了3分钟内入账1250万美元的奇迹。